最后编辑时间: 2025年11月04日 09:16 浏览:17
一、数字勘察概述
1.概念
数字勘察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测绘、勘探、测试、试验,形成完备的数字化勘察成果并
进行深度应用的工程勘察活动。
2.应用场景
数字勘察广泛应

3.目标
通过采用数字勘察技术,高效且准确地采集勘察作业的时间、人员、位置、影像及成果
等各类数据。
二、主要智能建造技术
勘察阶段应用的主要智能建造技术包括数字影像技术(数字正射影像、测绘航空摄影、
测量与遥感、倾斜摄影、三维激光扫描、“北斗+实景三维”)、数字勘测技术(智能钻机)
等。
1.数字影像技术
(1)正射影像技术
特点:通过纠正航摄像片中像点倾斜和地形起伏影响,生成地面正射投影影像。
(2)测绘航空摄影技术特点:利用航空器搭载专用摄影设备,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拍摄测量。
(3)测量与遥感技术
特点:通过使用无人操作的成像和其他传感器,系统记录和测量。
成果:通过采用正射影像技术、测绘航空摄影及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技术,生成数字正射
影像(DOM)、数字高程模型(DEM)、数字线划地图(DLG)、数字栅格地图(DRG)。

数字正射影像(DOM)(来源:网络)

数字高程模型(DEM)(来源:网络)
(5)三维激光扫描技术
特点: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,能够大面积、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
坐标数据,进而通过专业软件和测量数据建立物体的三维实体模型。
成果:生成点云数据,描述被测物体表面空间信息、纹理及反射率,建立被测目标的三
维模型及线、面、体等图元数据,为精确建模和分析提供支持。

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房屋建筑监测(来源:网络)

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监测(来源:网络)
(6)“北斗+实景三维”技术
特点:利用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功能,结合无人机、地面扫描等设备开展高精度三维
数据采集,经数据处理后,生成全域实景三维模型。
成果:通过实景三维模型,将相关信息直观展示出来,便于管理者理解。如湖南省株洲
市全力打造“北斗+实景三维”应用标杆城市,构建了 1.12 万平方公里的地形级实景三维以
及城市部件级模型。
2.数字勘测技术
智能钻机。特点:以人工智能为核心,集成物联网、大数据及自动化技术的钻井装备系
统,实现精准定位与高效钻进。
成果:在工程勘察钻探作业中,实时探测和采集转速、钻头温度、钻头压力等数据,为
钻探过程提供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。
三、勘察数据应用
1.创建信息模型
利用勘察数据创建信息模型,用于场地环境仿真分析、地质条件分析、岩土工程设计及
优化等,为项目选址以及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。

勘察数据应用(来源:自绘)
2.可视化表达
利用信息模型进行可视化表达应用,包括模型浏览、属性查询、虚拟钻孔、虚拟剖面、
栅栏图分析、模型剖切、基坑开挖、隧道开挖和漫游等功能,直观呈现勘察数据和工程地质
情况。
3.分析评价
利用信息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应用,包括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、地下空间适应性评价、场
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、施工方案可行性评价、地基基础方案分析、岩土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优
化分析等,为工程项目的方案优化和风险控制提供有力支持。北京已有地方标准《岩土工程
信息模型设计标准》DB11/T 1982-2022 可供参考。
四、勘察数据交付
1.数字化交付
勘察成果采用数字化交付,实时传输至勘察数据管理平台,形成勘察数据库。如山东省
滨州市搭建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平台,将滨州市从业勘察企业及承揽的项目全面纳入信
息化监管,有利于构建“事前+事中+事后”的全过程工程勘察监管机制,提升勘察质量管理
水平。
2.交付内容
交付内容包括地理信息数据、工程钻探数据、工程物探数据、原位测试数据、水文地质
数据、室内试验数据等与工程勘察相关的原始数据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及钻探、取样、原
位测试、室内试验等主要过程的影像资料等。

数字勘察交付内容(来源:自绘)
五、总结
在工程项目勘察阶段,数字勘察凭借正射影像、倾斜摄影、三维激光扫描、智能钻机等
智能建造技术,实现了勘察数据的高效采集与精准记录。从空中测绘生成多维地图,到地下
钻探实时捕捉参数,每一步都透着技术赋能的精准与高效。这些数据不仅能构建岩土工程信
息模型,支撑场地分析、方案优化等核心工作,更通过数字化交付实现全流程监管。
可以说,数字勘察为工程项目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,既提升了勘察效率与准确性,更推动
着工程建设向智能化、精细化迈进。
(注:本期内容为【智言筑论】原创,文字图片有删减)